你抗壓性強嗎?學會這一招,不再被壓力跟情緒捆綁

你覺得自己的抗壓性強嗎?

抗壓性又被稱作為「心理素質」,也就是面對挫折的忍受力。

思考一下你在面對壓力時,通常都是怎麼面對的?

是雖然感受到壓力、但可以客觀的分析狀況並且從容面對
還是容易被情緒牽著走、缺乏思考就先承諾、常常在衝動下做了決定事後卻後悔不已

如果你希望可以在面對壓力的狀況下保持冷靜,不妨學學這一招,讓你輕鬆擺脫情緒跟壓力的束縛!

為什麼抗壓性很重要?

研究指出,心理素質強大的人,面對不可控的重大變故,比較不容易一蹶不振。而心理素質強大的人,也更能夠管控自身的情緒,讓自己處在一個平穩的狀態,想當然在各方面的表現也可以更為優異。

讓我來分享一個故事吧

在正式開始說明之前,讓我來分享 < 刻意冷靜 > 一書中的故事。



Lisa 是一個熱愛工作的工作狂,他在公司非常認真,也很希望可以得到主管的青睞。某一天Lisa 如願以償的被指派了一個很重要的報告,Lisa 花了一週的時間非常努力的準備,心想一定要在主管Monica 面前刮目相看。

然而,在報告時Monica 表現得十分心不在焉,沒有進行任何的提問。Lisa 看到Monica 的反應,開始越報告越慌張,他心想一定是自己報告的很差勁、自己搞砸了,於是陷在這個情緒中的Lisa 就草草結束了他準備已久的報告。

之後隔一週,Lisa 在公司的餐廳遇到Monica,Monica 詢問起他關於上次報告的細節,但Lisa 一看到Monica 又緊張不已、支支吾吾無法回答Monica,此時的Lisa 在心中想說:「完蛋,一定是因為我上次表現得很差,他現在想要找我碴」因此,那一天Lisa 只有支支吾吾地回答了一句話就匆忙逃走了。最後,想當然的是,Lisa 錯過了這次提案的機會。

但是你知道嗎?

其實Monica 那天心不在焉並不是因為Lisa 的表現,而是因為他在報告開始前得知他的小孩生病了,所以才會一直確認手機,本來Monica 在餐廳是因為覺得Lisa 的報告感覺不錯,想要再主動找他聊聊。

有時候當我們執著於自我的感受跟想法時,會缺乏了客觀判斷事實的能力。

你是否有發生過類似的狀況?

有時候當我們執著於自我的感受跟想法時,會缺乏了客觀判斷事實的能力。

這是因為每個人的行為都存在著看不見的冰山。人們的行為很好理解,但行為產生的原因就如同隱藏在水面下的冰山,包含著每個人不同的價值觀、想法、心態跟信念,這些看不見的冰山不斷形塑我們每一個行為、行動、決定的模式根源。

面對壓力的第一步,使用雙重覺察法意識到自己的狀態

嘗試用第三人稱的角度來看待自己盡可能客觀並不帶批判地觀看自己的內在世界,包括生理感受、情緒與想法,然後不去深入探究。

簡單來說,就是不去執著於自我的感受與想法,若一味執著,所有的重心都會落在「自己」。

當我們只是為了某件事情感到力不從心,執著於自我的狀態下,就會直接認定自己「就是」無能。

若我們能夠不執著於自我的想法,就能「從旁」觀察自己正在經歷的體驗,覺察自己在這個體驗當中的感受與想法。在這樣的狀態下,我們會有失敗的感覺、但不會認定自己就是個失敗者。我們會有生氣的感覺,但不會氣得跳腳。

具體而言可以怎麼做?

下次當你感受到壓力、焦慮的情緒時,你可以試試看這麼做:

  1. 想像你頭頂上的天花板有一片天窗,窗外是一片藍天、幾片白雲
  2. 想像你從天窗上往下看著自己與周圍的環境,請專注在周圍環境的你,以及正在做的事或正與人互動的部分
  3. 照身體的感受。房間的溫度為何、你的情緒呢?是焦慮、興奮、害怕還是無聊?

這就是雙重覺察的基本模式,在環境中關照自我。在壓力沒那麼大時進行雙重覺察的練習、之後在壓力下就越來越能夠做得到。祝褔我們都能夠:

學會控制情緒,而不是被情緒控制。

Scroll to Top